1968年,鲁迅的挚爱许广平因病去世。临死之前,她留下了遗言:“我坚决不和鲁迅一起下葬的!”这句话,当世人得知这件事情的原因后,所有人都在为许广平感到惋惜……
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,尽管中国政局不稳,许广平的行动却未曾停歇。在1946年,许广平启动了一个艰巨的项目:整理出版《鲁迅书简》。这是一项对她个人意义非凡的工作,不仅因为这些书简是她已故伴侣鲁迅的遗作,而且这些文字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宝贵资料。
整理过程首先是一个庞大的搜集任务。许广平需要从各个角落搜集鲁迅生前写下的书信。这些书信散落于不同的亲友和文学同行手中,包括被藏于家人、老友以及多个出版社的抽屉。许广平联系了所有可能持有鲁迅手稿的人,请求他们提供原件或复印件。此外,她还回访了鲁迅生前的居所和工作地,搜寻可能遗留下来的文稿和信件。
在收集到足够的材料后,许广平开始了繁复的整理和校对工作。她对每封书信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和校注,力求准确地理解鲁迅在每封信中表达的意思。在整理过程中,许广平发现了许多鲁迅与朋友、同事间的私人通信,这些信件揭示了鲁迅的个性和当时的文化环境。她还特别注意信件中的日期和事件的准确性,以确保时间线的连贯和准确。
许广平对这些书信进行了分类,根据接收者和主题分组,以展示鲁迅与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思想的演变。她亲自撰写了注释和引言,为读者提供背景信息,帮助理解每封信的文化和历史背景。这一部分工作尤为重要,因为它不仅帮助当代读者理解鲁迅的文学和思想轨迹,也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手资料。
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工作,许广平终于完成了《鲁迅书简》的编纂。这部书的出版,不仅让鲁迅的思想和文学对话得以延续,也使得鲁迅的精神遗产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。
随着新中国的成立,许广平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迎来了新的阶段。她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,这一职位使她有更多机会为国家文化建设贡献力量。她不仅上交了鲁迅著作的出版权,而且将鲁迅的书籍、手稿及其他遗物捐献给了国家。
在捐献之后,许广平又投入到了另一项艰巨的任务——编撰《鲁迅回忆录》。这部作品不仅是对鲁迅生平的回顾,更是许广平个人对于共同经历的缅怀与表达。她为此工作耗费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,期间她深入研究和整理了大量的资料,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。
过程中,许广平首先面对的是庞大的资料收集任务。她重访了鲁迅生前的许多重要场所,如北京、上海的居住地,以及鲁迅曾经工作和交流的多个社会圈子。她甚至追访了鲁迅的旧友和学生,收集那些未曾公开的口述历史和个人记忆。
在资料整理阶段,许广平特别注重手稿的真实性和完整性。她将从各地搜集来的手稿进行逐一校对,对照原始文本,确保每一处引用、每一段描述都严格符合历史事实。这一过程极其繁琐,她经常需要在研究室里工作到深夜,灯下的她时常陷入沉思,仿佛与鲁迅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。
写作阶段,许广平采取了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叙事方式。她没有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事件,而是根据主题和情感的连贯性来组织材料。她力图揭示鲁迅作为文学巨匠和社会思想家的多面性格,以及他如何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。《鲁迅回忆录》中充满了对鲁迅作品的深度分析和对他个人品质的深刻洞察,展现了一个立体而全面的鲁迅形象。
许广平在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她曾表达,只要生命犹存,她就会致力于为中国和世界作出有意义的贡献。
然而,1968年,许广平经历了个人与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打击——鲁迅先生的全部书信手稿被盗。这些手稿对她而言不仅是文化的宝贵财富,也是与鲁迅共同记忆的一部分。在得知这一消息后,她情绪激动,导致突发心脏病。尽管紧急送医,她最终因病逝世,享年70岁。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,她留下的话语震惊了在场的人:“我,绝不与他合葬!”